MBA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东坡往事 > 第三十六章 再被重用,两兄弟同闻国政
    元祐六年,上元节。



    苏东坡游览了伽蓝院,并赋《浣溪沙》词寄给已经离任的杭州通判袁毂,袁通判如今移知处州(浙江丽水市的古称)。



    伽蓝院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古印度佛教,它是佛教僧团集体居住、修行和学习佛法的地方。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一模式逐渐传至中国,并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与本土化创新。伽蓝院不仅限于简单的僧舍和佛殿,而是逐步演变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建筑群,其中包括殿堂、塔楼、禅堂、斋堂、藏经阁、山门、浴室等多种功能性建筑。



    正月十八,苏东坡的同年、两浙路转运副使叶温叟(字淳老)罢任,由王皙(字微之)继任。东坡赋《浣溪沙》为之送行。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东坡与老叶志趣相同,二人都已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宅,准备致仕定居、脱离尘世而去。“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苏东坡想对叶温叟说,若让我来担任洞霄宫提举的职务,而由您来作杭州州守官。这样,咱们二人就又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



    同日,老朋友王定国因龙图阁学士苏辙的举荐,除知宿州知州。



    当苏东坡从邸报中看到这一消息后,赶紧致简王定国,以人才稍出为社稷之喜。但是,王定国仍屡为朝中小人所诟病,宿州之任没多久就被罢免。



    这是后话。



    王巩的仕途不畅达,但秦观则有不同,现在刚刚被除以秘书省正字(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秦始皇焚书后,天下藏书几为一尽。再加上手抄方式和简帛载体的限制,对于普通人来说,图书是至为珍贵的物品。西汉以来,朝廷曾多次下诏求书,藏于宫内秘府,等闲人难得一见,“秘书”一词即由此而来。



    唐宋以后,印刷出版技术逐步成熟起来,图书数量越来越多。在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秘书省的重要性逐渐削弱,最终被其他机构取代。秘书省的兴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官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



    正月二十六,朝廷上决定召苏东坡还朝,任吏部尚书,由熊本接替杭州知州。



    原来,苏东坡来杭前,熊本是杭州知州。为了苏东坡的到任,任期刚一年的熊本就从杭州调任金陵,如今朝廷要启用苏东坡,就让熊本重新回到了杭州。为了苏东坡的任用,可见朝廷的良苦用心。



    东坡先生在杭州时,原本的通判是袁毂,而袁毂如今移知处州,高升了,继任者为杨蟠(字公济)。而杨蟠早有诗名,元祐中曾继毛渐知高邮军事,人称“文章太守”,因此这一时期东坡与之的唱酬颇多。杨奉议作了《梅花十首》,东坡先生都一一和之。



    关景仁曾以梅树为礼物相赠,苏轼将梅株栽于堂屋外面向阳的地方,写下《红梅》二首以表感谢。关景仁,字彦长,钱塘人。进士出身,多才多艺,音律、历数、草隶、图画无所不精,尤长于诗。英宗治平二年为丰县令,曾对县城进行过较大规模修建。又尝为钱塘令。



    “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子时。酸酽不堪调众口,使君风味好攒眉。”这首诗以梅花作为思念关景仁的象征物,藉梅花表达忆友之意象,道自然之法则,抒真诚之情怀。



    其中的“使君风味好攒眉”说的是远法师结白莲社,尝以书召陶渊明的往事。渊明曰:“弟子性嗜酒,法师若许饮,即往焉。远因勉入社,渊明攒眉而去。



    黄州人唐坰(字林父)要赴鄂州任,苏东坡作诗以送。



    老唐非常喜欢书法,家藏有据说是唐时智永禅师、欧阳率更、颜鲁公等六位书法家的真迹。某日,老唐送给苏东坡两束诸葛笔,每束十种,奇妙之极,唐坰是想以此来求得东坡先生的行草书,所以当时东坡就乘醉书写行草数纸赠给了老唐。



    嗜好吃蜜的僧人仲殊颇具文人的做派,他冒雪饶有兴致地游了西湖,并且赋诗两首后就云游去苏州了。



    “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这是东坡先生唱和仲殊的诗,在诗中,东坡将仲殊与广陵善属文被赐还俗,后位至扬州从事史的沙门(出家修道者之通称)汤休相提并论。



    清时学者纪晓岚在读到这两句诗时,异常兴奋道:“结出古意,是古法。”



    但是同一时期的苏学研究大家王文浩却认为:此诗与宋庠(音响)的《北台》诗“诗成无所况,题作咏怀篇。”同法,纯是一首咏怀之作。而纪晓岚却对前几句中的意境不自觉,亦不悟,“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轻易放过了“林静”一句,故自始忽略至终也。



    宋庠,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天圣二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但诗多秾丽之作。



    苏东坡又给老朋友致简钱勰,要他移知瀛洲(今宁德蕉城区洪口乡)路过扬州时,强制米芾拿出他的藏砚代为一观。



    因为东坡先生在前天书写《米元章山砚铭》时,突然觉得此砚很奇特,他知道此砚出自鄱阳湖的石钟山。是一个善于发现瑰宝的盗贼砍削了山上的石钟而得到的,而这个特别的盗贼就是嗜石如命、自号“楚狂”的米芾。米芾还借山名命名他的宝砚,因此东坡没有机会看到,就只有拜托老钱替他先睹为快了。



    二月初四,苏东坡在被授予吏部尚书后又被除为翰林学士承旨。同日,弟苏辙以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为中大夫,守尚书右丞。



    接到任命后,苏辙上奏道:



    臣幼时与兄长同受业于先君,臣薄祜早孤,凡臣之宦学,皆兄之成就。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亦被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尤不惶安。况兄长之文学、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避亲,只乞寝臣新命,得与兄长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



    可是,朝廷上没有批准,仍然对兄弟二人予以了重用。



    不仅如此,朝廷还赐其父苏洵的坟侧精舍为旌善广福禅院,苏洵被追赠为司徒,母程氏追封为蜀国太夫人。



    时任福建闽漕的曹辅(字子方)携子曹崇之来到钱塘,苏东坡与代理两浙西路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侯临陪同他游览了净住院。在净住院,东坡先生书写了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东海若》,并令寺院刻石流传。



    《东海若》是柳宗元以寓言形式写成的宣扬净土信仰的文章,可能由于其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历代“柳学”研究者对此很少问津。其实,在《东海若》提倡净土信仰及念佛、持戒等修行实践的背后,隐含着柳宗元火热的现世关怀与冷静的理性思考。



    从净住院出来,几个人又到真觉院观赏了瑞香花,并赋诗。瑞香花这种花,原产庐山一带,其他地方均无栽植,古时并不为人所知。但如今已被广植,江西赣州市更是将其列为“市花”。



    我们知道,前吴越国钱氏的坟庙多在杭州境内,而钱氏的忠诚朝野共知。神宗皇帝深深体察钱氏的忠心,特别给妙因院改名,赐名为“表忠观”,使其后裔、道士钱自然住持。如今,钱氏所在杭州的田产及房屋还有租税可收,但后世的官吏们却没有将这些钱财全部用于钱氏宗庙的修缮,以至于如今的钱氏坟庙依旧是破败荒芜。



    苏东坡因此又上书朝廷,希望朝廷下旨,令杭州诸县的官吏将钱氏的租税全部用到修缮表忠观等钱氏的坟庙上,以实际行动感恩钱氏对朝廷的贡献。



    同日,苏东坡收到了以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召还的诏命,继任者已经暂定为林希。



    这令苏东坡感到一阵阵的后怕,他甚深知自己性格过于刚毅与偏狭,怎敢在衰病的余年再去触碰党人的明枪暗箭呢!虽然自己明知没有私信与罪过,但是党人的暗箭伤人的本领自己还是深有体会的。



    苏东坡上书朝廷,如果陛下不认为自己无能,还想继续使用,那么就将自己派往一个重要的、难以治理的边疆地区,以便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只是不愿待在朝廷上,使党人猜忌,再射暗箭。



    此时的东坡先生,已经是老眼昏花得极为厉害,所写的奏状也只有写成大字了,这些对圣上的不够恭敬之举也令东坡深感不安。



    不管东坡这边是怎么想的,原杭州法曹毛滂与苏州的通长老,还是满怀热情地为自己的老上司、老朋友的高升寄来了贺启。



    在将要离杭的日子里,一些善后的工作东坡先生还是要做的,他首先给远在瀛洲老朋友钱勰致简,拜托他照看一下寓居在其属地自己的亲戚柳子立秀才。



    驸马都尉张敦礼(字君予,熙宁元年选尚英宗女祁国长公主)来聘净慈寺的法涌大师前去住持京师的法云寺。法涌大师要离去,苏东坡作诗送行,后东坡又安排楚明(字明老)继法涌之后住持净慈寺,楚明从之。



    阳春三月三,江南的春天早已到了雪尽之时,东坡又与客人饮于快哉亭,至醉方归。



    而收到两浙提刑马瑊的信已经好几天了,东坡看到马瑊寄来的新诗极为清丽,很想唱和一番,但是由于酒醉,不敢率意趁韵。于是写一手帖派人送给马瑊,希望马瑊索要的和诗再宽限自己几日。



    但这几天,苏东坡倒是作了一首《书浑令公燕鱼朝恩图》诗,字里行间都是在缅怀唐代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南)人、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之子浑瑊浑令公的。



    因为,苏东坡对其的评价是:“秦之由余,汉之金日磾,唐之李光弼、浑瑊之流,皆蕃种也,何负于中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