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五集 白袍将军
    字幕:北魏永安二年,西元五二九年。



    魏孝庄帝下诏,命济阴王元晖业兼任行台尚书,统领丘大千等人镇守梁国。三月壬戌,诏令上党王元天穆讨伐邢杲,命费穆为前锋大都督。



    元天穆奉诏欲行,忽闻北海王元颢来犯。于是召集文武商议,应以征伐何人为先。



    镜头闪回,说明元颢来伐原因。



    字幕:元颢,字子明,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北海平王元详长子,孝文帝元宏之侄。



    元颢少年时期意气风发,父亲死后继承爵位,受封北海王,累次升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不久被御史弹劾而除名。



    孝昌三年,宿勤明达、叱干麒麟聚众造反,侵扰豳州、北华州。朝廷起用北海王元颢,使其为西道行台,率军征讨宿勤明达等叛贼。



    元颢挥师转战前进,频频击破叛军,解豳、华之围,以功增封食邑八百户,进号征西将军,授为尚书右仆射,不久又进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昌四年,元颢受命前往邺城抵御葛荣叛军,恰逢尔朱荣攻破洛阳,废黜北魏幼主元钊,发动河阴之变,大杀皇亲宗室,致令朝局动荡。



    元颢为求自保,乃率部众投降南梁武帝萧衍,受封为魏王。



    当年十月,梁武帝为造成北魏内乱,遂允元颢回国复仇之请,由飚勇将军陈庆之率七千甲兵护驾,踏上北归征程。由此首战便克铚城,致令魏室震动。



    闪回结束,书接上文。



    上党王元天穆问计众将:天子命我征讨邢杲,北海王又至,当以征伐何人为先?



    诸将皆谓:邢杲军力强盛,宜先讨之,复以得胜之兵,南御北海王元颢可也。



    行台尚书薛琡却道:愚以为不然。邢杲军队数量虽多,皆乃偷鸡摸狗之徒,并无远大抱负。元颢则是皇室近亲,此番前来号称义举,其势难测,应先灭除,否则必为大患。



    元天穆难却诸将众论,兼且闻报元颢仅有数千人马,势孤力弱,不足为虑,乃决意先平齐地邢杲叛乱,于是率军东进。



    画外音:元天穆只道南梁军少,却未留意打听带兵者乃是陈庆之,以至作此决定,终致葬送北魏江山社稷,悔之不及。



    字幕: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人,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亲军。



    陈庆之虽因武艺绝伦深受武帝信任,但十数年使随侍帝侧,未建大功,世人不知其能。其后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方以带兵有方,善抚军士显其治军之才。



    梁大通元年十月,陈庆之初次领兵,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进攻北魏涡阳。武帝萧衍同时诏命寻阳太守韦放领兵,与曹仲宗等会师合击。



    韦放营垒未立,北魏散骑常侍费穆率军突然到达。韦放仅有数百卫队,但士卒殊死奋战,以一当十,终将费穆军击退。



    魏孝明帝元诩复派将军元昭率军五万增援涡阳,前锋抵达距涡阳城四十里驼涧。陈庆之意欲前往迎战,但韦放认为敌人前锋必是精锐,恐其失利,影响全军士气。



    陈庆之说道:魏兵远方跋涉而来,定已疲惫不堪。且离我军甚远,必无防备,我趁其阵未列往击,必当挫其锐气。又出其不意,绝无不胜之理也。



    韦放犹豫,不肯听从其谏。



    陈庆之见韦放胆小,冷笑出帐,集齐麾下二百轻骑,当众说道:当年东吴大将甘宁以百骑袭劫魏营,何其壮哉!今魏兵远来不备,且我闻其营寨附近树林茂盛,故定不会夜出,正是天赐良机,使我与诸公建立奇功。诸公若怀顾虑,则我单骑独往可也!



    说罢绰刀上马。二百骑士齐声道:愿随将军,水便水里去,火便火里行!



    于是乘夜出发,不一时已至魏军大营,隐于林中。陈庆之命两个亲军下马,潜踪往探敌营,瞬时回报,寨中更鼓不明,灯火阑珊,辕门亦不设岗哨,果然丝毫无备。



    陈庆之大喜,打个呼哨,二百骑似狂风般从林中突出,直至魏军大营,以长矛挑开鹿角,自西门杀入,趁风放火。



    魏军遭遇突袭,一阵大乱,不知来敌多少,自相纷扰,各处寻盔觅甲,摸刀捉枪。



    不料魏军统帅元昭亦是个积年领兵老手,急命亲军擂鼓吹号,集合诸将,复命左军将军专门负责救火,不必理会作战之事;再命前锋将军整顿本部人马,出营列阵,以待敌人后军前来破袭大营。乃自上战马,与诸将来寻劫营者厮杀。



    然而不待元昭安排完毕,陈庆之率其二百精骑早已穿透魏军左营,复自北营门杀出,杀敌数百,放起二三十处火头。回顾自家兵将,不曾折损一人一骑。



    待要整军再闯营时,见敌人瞬间列阵齐整,亦不由佩服对方统率之能,遂打一个呼哨,引军往回而走,亲自拖刀殿后,从容而退,丝毫不乱。



    元昭见对方退去,闻报只有二百马军,不由大怒,急使前锋将军出战,自带亲兵自后急追。往南追了十余里山路,看看赶上。



    陈庆军大喝一声,又打一个呼哨,二百轻骑忽然一齐拨转马头,迎面直击,复杀入魏军队中,各奋全力,犹如砍瓜切菜,望风披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庆之一边挥刀砍杀,一面自报名道:我乃白袍陈庆之也!



    魏军初来乍到,地理不熟,因见两侧山林掩映,风吹树响,且是夜间,更不知敌军究有多少藏于暗处。不敢力战,复返身而逃,拥塞道路,堵住元昭来路,不能前行。



    陈庆之遂破其前军,复斩首数百,缓缓回马而退。魏军震恐,不敢追击,元昭只得收军回营。经此一战,魏军皆知陈庆之大名。



    陈庆之引二百精骑返回本寨,又与各军连营西进,背靠涡阳与魏军对峙。



    将近腊月,传来魏军在梁军阵地之后修筑营垒消息,梁军军心开始动摇。曹仲宗等恐怕腹背受敌,便欲撤军。



    陈庆之竖立天子节仗于军门,向各位主将慷慨陈词:我等来此逾年,耗费军资巨大,只为聚集一处,抢劫而已乎?诸公皆欲退兵,岂为上报朝廷养士之恩,下为建不世功名哉!我闻置之死地而后生,需俟敌军聚集,后与之决。我有天子密诏,诸公将欲抗旨耶!



    曹仲宗等不知虚实,于是听从其意,不复敢议退兵。



    当时魏军建筑城塞十三座,以此控制梁军。陈庆之重施故伎,乘朔日无月,借疏星夜色掩护,再次出动骑兵突击魏军,至天明时连克四个营垒。



    北魏涡阳戍主王纬闻讯,以为梁军援兵大至,遂以全城降梁。



    当时魏军其余九城,兵甲犹盛。韦放便在投降魏军中挑选三十余人予以释放,让其回去,到魏军各营垒报告涡阳陷落消息。陈庆之则率军跟随被释魏军士卒之后,擂鼓呐喊攻击。



    魏军所余九座城堡先闻陷城惊讯,后又遭梁军凌厉攻击,便各无斗志,先后溃败。



    梁军乘势追击,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各城垒中三万余人。



    梁武帝闻报大喜,诏令以涡阳之地设置西徐州,梁军乘胜进至城父。



    陈庆之振旅还师,梁武帝闻说其数度战绩,不由赞道:卿真乃孤之子龙也。



    于是满朝皆以赵云视之,呼为白袍将军。



    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为拓跋宗室复仇,梁武帝许之,遂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



    闪回结束,由此书接前文。



    元颢闻魏师东去,不由大喜,乃与陈庆之乘其空虚,从铚城进发,先率军攻占荥城,随后进至睢阳,来攻梁国城。



    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分筑九城,抵御梁军。



    陈庆之率兵攻打,从辰至申,攻下三垒。丘大千大惧,率本部数万大军并梁国九城请降。



    元颢大喜,见以七千破敌七万,不谓陈庆之善战,反以为得天之助,遂迫不及待登坛烧柴祷告,在睢阳城南登基即魏天子位,并改年号为孝基。



    因陈庆之一路征战之功,封其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陈庆之自谓身为梁臣,因此固辞不受。



    魏孝庄帝闻说梁国已陷,急诏命济阴王元晖业为帅,率羽林军二万来援。元晖业遂进屯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



    陈庆之闻说魏国援军到至,毫不惊慌,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二万魏兵,并俘元晖业,获辎重七千八百辆。



    梁军乃乘胜直趋大梁,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



    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元颢占据梁国,命陈庆之继续督军西攻荥阳。



    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七万守荥阳,以拒梁军。



    魏军兵锋甚锐,更兼荥阳城坚,陈庆之强攻不克。当时上党王元天穆已攻破邢杲,率其大军将至,先遣骠骑将军尔朱兆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九千,增援杨昱。



    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一万,进据虎牢。



    至此魏军共计三十万人,对七千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兆相继而至,魏军旗鼓相望,连营似海。



    镜头闪回,叙述元天穆东征北海邢杲经过。



    邢杲其人出自河间大姓,部曲甚盛。孝昌三年,北魏河北主力军被葛荣击败,河北豪强带其宗族、乡里、部曲纷纷南渡,邢杲也随之来到青州北海郡。



    朝廷为安抚流民,下令流民所聚之处设置河北侨郡县,即令豪强充当守宰。



    邢杲不堪守宰欺压,遂率部曲造反。



    河北流民因受青州土着豪强欺凌,早已怀恨在心,一听到邢杲起兵,顿时风起云涌,远近奔赴。邢杲乃于北海自称汉王,年号天统,不到旬月时间,竟发展到十余万部众。



    北魏朝廷命征东大将军李叔仁统率军队,讨伐邢杲。双方交战多次,相持不下。



    此时北魏朝廷正欲全力扑灭河北义军,尔朱荣、元天穆、杨椿等名将皆在河北,山东地区相对空虚。邢杲起义次月,泰山太守羊侃亦起兵反魏,加剧山东局势恶化。



    羊侃起兵,从兄兖州刺史羊敦据城抗拒。羊侃攻城不下,遂在周围筑垒,进行围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北魏朝廷此时无力对付山东流民之乱,只好安抚羊侃,命为骠骑大将军、泰山公、兖州刺史。未料羊侃当场斩杀北魏使者,拒不接受朝廷任命。



    招抚羊侃不成,魏帝又派征虏将军韩子熙招降邢杲。



    邢杲先是诈降,继而重创魏军,在潍水又大败李叔仁。



    此时北魏已镇压河北义军,即命行台尚书左仆射于晖等率数十万大军,开赴山东,进攻羊侃于兖州瑕丘。羊侃向南梁求援,但于晖团团围住瑕丘,内外十重,梁军无力接应。



    羊侃营中粮绝,只得率军突围南下,且战且行一日夜,终于脱离魏境,进入南梁。



    于晖击败羊侃,大军立即转头进攻邢杲。



    就在此时,葛荣余部韩楼再度起义,占据幽州。于晖部将彭乐率部逃亡,投奔韩楼。于晖不敢进军讨伐邢杲,率部退回。邢杲乘机西进,攻占济南。



    北魏朝廷闻报大惊,急令上党王元天穆率兵讨伐邢杲。



    永安二年四月,邢杲一战而溃,在济南兵败被俘,被送往洛阳斩首。元天穆这才率得胜之军,前来围攻陈庆之梁军,以解荥阳之围。



    闪回结束,两军就此交锋。



    陈庆之久攻荥阳城不下,又见魏兵四集,遂对部下诸将说道:我等自离建康到此,沿途屠城略地,诸公皆杀魏国平民无数,与元天穆乃是不共戴天仇敌。今我只有七千人,敌有三十余万,若是就此退兵,魏军自三面兜截而来,如何逃得?且我等皆为南军,不能与北人骑兵在平原交锋,其势甚明;今宜破其城垒以守,等待天子发兵来援,方为万全之策。诸公且勿自相猜疑,宜听我令而行。



    诸将听罢,因前番有七千破七万战绩,皆信主将之能,于是齐声应诺,再无二心。



    陈庆之见诸将齐心,知道可与魏军决战,于是上马引军出营,亲自擂鼓攻城。



    只一通鼓罢,梁军勇士宋景休、鱼天愍率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登,继而夺其城门,放下吊桥。陈庆之急率中军一涌而入,于是攻占荣阳,俘虏守将杨昱。



    元天穆等诸路兵马皆至,分别领军前来围城,水泄不通。



    陈庆之乃留六千军士守城,自率三千精骑出城背池而战,复又击破魏军围攻。



    魏将鲁安在阵前倒戈投降,元天穆、尔朱兆等皆弃其众,独自带领从骑逃跑。陈庆之乃尽驱魏军散众,收缴散弃辎重以充荥阳储备,得牛马谷帛不可胜计。



    在城中歇兵五日,陈庆之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接战,弃城而逃,梁军遂俘魏东中郎将辛纂,继而进逼京师洛阳。



    魏孝庄帝元子攸闻报虎牢关失守,大惊失色,见京中已无可用之兵,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出洛阳,逃至长子。



    北海王元颢遂入洛阳,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出降。元颢登临太极殿,改年号为建武,大赦天下,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其余北魏旧部升赏有差。



    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兵入梁、宋。



    陈庆之闻知,率军东出洛阳掩袭,兵锋所到之处,魏军复不堪一击,望风皆降。



    元天穆为陈庆之所逼,打算北渡黄河,便对行台郎中、济阴人温子说道:公想去洛阳,还是随我北渡黄河?



    温子答道:今因虎牢失守,天子才如此窘迫。元颢新来,民心未定,明公如去攻击,定会成功。平定京邑之后,再奉迎皇帝大驾,此乃齐桓、晋文之举也!大王舍此不为,却要北渡黄河,臣窃为惜之。



    元天穆深以为然,但不能采纳,于是率军渡河,以避陈庆之兵锋。费穆攻虎牢即克,忽闻此信,以为再无后继之力,遂向陈庆之投降。陈庆之进击大梁及梁国,复攻占之。



    陈庆之以七千之众,从铚县直至洛阳,前后作战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无不皆克,所向无敌。因其与部下皆穿白袍,洛阳城中童谣故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杨椿当时在洛阳,弟杨顺为冀州刺史,侄杨侃为北中郎将,皆跟随孝庄帝流亡河北。



    元颢忌恨杨椿,但惧其家世显赫,担心失去众望,故未敢杀之。



    有人劝说杨椿:今洛阳陷于北海王之手,公为其素日所忌,尚留洛阳,危乎殆哉!



    杨椿说道:我家老小百口,能逃到何处?只有听天由命罢了。



    元颢后军都督侯暄镇守睢阳以为后援,北魏行台崔孝芬、大都督刁宣闻知,率军急速前往睢阳,包围侯暄,昼夜猛攻。戊寅日,侯暄突围逃走,被北魏军擒杀。



    元颢未知退路已绝,尚命黄门郎起草檄书给孝庄帝:朕泣恳梁朝发兵,誓在向尔朱荣问罪。我所获民土,皆取自尔朱荣,本不属卿所有。今如上天助我成功,则大魏可再次中兴;若不能,则对尔朱荣谓福,于卿为祸。卿若率众归降,荣华富贵可保,仍不失封王之位。



    写罢檄书,却不知孝庄帝何在,于是遍发中原诸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齐州刺史、沛郡王元欣接到元颢手诏,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北海王和长乐王皆为皇室近亲,皇位并未落入外人之手。孤欲接受元颢诏敕,诸位认为如何?



    文武莫不大惊失色,但无辞可答。



    惟有军司崔光韶出班,高声反对:元颢受梁朝节制,勾结仇敌之兵来颠覆故国,乃大魏乱臣贼子也。我等下官均受朝廷恩典,故不敢从命。



    长史崔景茂等人皆道:崔军司之言是也,望大王思之。



    元欣拗不过众将,便扯碎檄书,诛杀元颢来使。其后襄州刺史贾思同、广州刺史郑先护、南兖州刺史元暹等人,亦都斩使扯檄,皆不承认元颢称帝。



    元颢复封冀州刺史元孚为东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却将元颢委任书封固,派人送给孝庄帝。平阳王元敬先则干脆在河桥起兵讨伐元颢,未能成功而死。



    画外音:元颢本是皇亲宗室,一旦自立朝廷,号令全由己出,有何不可?朝臣勋戚虽有反对者,但魏国之民皆不愿内乱再起,亦都望其励精图治。其本应有所作为,更宜厚待拉拢北魏勋臣旧戚,借以立稳脚跟。但元颢甫入洛阳便急着登基,即位之后又生骄傲怠惰之心,不知身处险境。元颢登基之后,故旧宾朋皆受宠待,以致干扰政事,日夜纵酒,毫不体恤军国大事。心怀犹疑首鼠两端者,亦不加安慰封赠,或者加以谫除。而元颢从南朝所带来梁兵,更在城中欺凌百姓,因而朝野上下大失所望。此乃必败之根,看官须知。



    高道穆之兄高子儒见元颢无道,便从洛阳逃出,辗转寻到孝庄帝,宁肯追随流亡。



    孝庄帝感动非常,便问:洛阳城中之事如何?



    高子儒将城中之事说了,然后奏道:元颢必定速败,陛下勿须担忧。



    尔朱荣在晋阳闻说孝庄帝向北出逃,立即飞马前往长子迎接,一路布置军队。



    旬日之内,北魏军队便大批集结,军资也陆续齐集。尔朱荣便以皇帝之名,命尔朱天光为并、肆等九州行台,负责并州事务。



    尔朱天光到晋阳布置兵马,制定约束,所属辖地迅速得以稳定,预备反攻洛阳。



    费穆被押至洛阳,元颢责以河阴之变杀之。因闻尔朱天光将欲反攻洛阳,遂使都督宗正珍孙与河内太守元袭据河内,布置防御。



    尔朱荣派兵攻之,上党王天穆引兵前来会合,共拔河内,擒斩珍孙及元袭二将。



    北魏淮阴太守晋鸿见国内将乱,于是献出湖阳城,投降梁朝。



    元颢既已夺取政权,便秘与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谋划反叛梁朝。由于还需借助陈庆之兵力,所以表面团结,实已同床异梦,言语之间多所猜忌。



    陈庆之看出关窍,劝说元颢:今我远道至此,若有知我虚实者联合兵力四面包围,将如何御之?我应启奏天子,请求再增精兵,同时敕令各州,如有梁朝人陷没,须悉数送京。



    元颢不听,又担心陈庆之向梁武帝上表,便自上表文:今河北、河南全部平定,只有尔朱荣尚敢顽抗,我与陈庆之便能擒获。目前各州初附,正需安抚,陛下不宜再增兵力,使百姓惶恐不安。



    梁武帝信以为实,便诏令正在进军各部停于边境,不再前进。



    梁军副将马佛念大忧,遂向陈庆之献计:今洛阳城中,我梁朝军队不满一万,而羌胡军十倍之众。将军威扬河洛,声震中原,功高势强,今被元颢猜疑,一旦不测,将何自解?将军不如乘元颢尚未防备之际,杀之以据洛阳,此乃千载难逢良机也。



    陈庆之笑而不纳。因元颢先前曾命陈庆之为徐州刺史,于是陈庆之坚请前往彭城就任,元颢复惧,不使前去,陈庆之便不复言。



    镜头转换,按下元颢,复说北魏孝庄帝。



    孝庄帝为躲避元颢大军,屈居长子小城,不知该往何处,便问随从诸臣。



    有人便劝:关中乃形胜之地,且为帝王之资,臣谓陛下宜驾幸长安,以召勤王之兵。



    中书舍人高道穆反驳道:关中地区荒凉残破,怎堪再歇车驾?今元颢军队不多,能乘虚而入洛阳,是因朝廷选用将帅不当之故,故使南贼入于中原,侵及京师。陛下若能亲率禁卫之军,再以重金招募士兵,多加奖赏,背城与敌决一死战,我等众臣竭尽全力,则定能打败元颢与陈庆之孤军。若陛下仍忧胜负难以预料,则不如渡过黄河,命大将军元天穆、大丞相尔朱荣各自率军前来会合,构成犄角之势,进讨元颢之军。此万全之策也。



    孝庄帝采纳高道穆意见,乃引众向北进发,夜至河内郡北扎营。



    当夜,孝庄帝命高道穆在烛光下起草诏书数十张,传檄公告天下,于是四方诸侯方知皇帝下落。乙亥日,孝庄帝令拔营起寨,与众官在羽林军护卫下进入河内郡。



    尔朱荣得知皇帝逃至河内,亲率大军前来迎接。君臣相见,帝与百官惊魂略定。



    不则旬日,尔朱荣乃集十五万大军,奉孝庄帝及出逃百官,连同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兆、高欢以及鲜卑、蠕蠕大军,挥师南返洛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元颢闻报大慌,环顾左右,此时方知身边并无可调之兵。乃命陈庆之镇守北中城,元颢亲自据守河桥南岸。



    尔朱荣前锋军至,陈庆之三天之中共战十一阵,杀伤敌人甚众,勇不可当。



    有夏州义士镇守河中渚,暗中与尔朱荣串通,请为尔朱荣破桥立功。尔朱荣率兵赶到河桥,虽然终于破桥,但闻元颢已将通敌士兵全都斩杀,再无内应。



    尔朱荣怅然若失,失望非常,只得引军下桥,复回对岸。



    元颢见敌军暂退,为保万一,又派安丰王元延明引军,沿黄河大堤固守。尔朱荣见无船渡河,便商议打算回师北方,以后再寻机攻打元颢。



    黄门郎杨侃谏道:夏州义士虽败,非明公勤王时所能预见者也。用兵之事,散而再聚,伤好复斗,孰不为常?况我并未受损,岂能因一事而废其功!为今之计,大王不如征调木筏,间杂舟船,沿黄河排列数百里中,元颢不知该防何处,则我军可渡黄河,定成大功。



    高道穆闻言,亦极力附和劝之。



    尔朱荣议于诸将,伏波将军杨穆及族人各献家中小船,求作向导。尔朱荣意决,遂令车骑大将军尔朱兆、大都督贺拔胜率军捆绑木筏,从马渚西硖石夜渡黄河。



    二将领命,遂率军乘舟撑筏,趁夜渡河,袭击元颢之子元冠受所部。



    元冠受不意对方有船,毫无防备,一战被擒,安丰王元延明部众亦都溃散奔逃。元颢率数百名骑兵向南逃走,陈庆之收拢骑兵数千,结队向东逃归。



    由此元颢原先所取城池,全都复降北魏。



    尔朱荣亲率大军追击,陈庆之率领本部白袍精骑数千人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以绝对劣势之兵,仍然阻截尔朱荣三天,但至损失惨重。



    尔朱荣令众军伐木做筏,从硖石渡河,与元颢战于河桥。



    元颢大败,逃到临颍被杀。



    陈庆之向南撤至蒿高,不幸遇到山洪爆发,众军皆被洪水吞没。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乃落发化妆为僧,躲过尔朱荣大军搜捕,才辗转返回南梁。虽然只身回到建康,武帝萧衍对陈庆之仍是大加封赏,升其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字幕:西元五二九年,南梁中大通元年。



    六月,魏大丞相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纠集士众,拥卫孝庄帝元子攸南下,绕过陈庆之梁军奇袭洛阳。建武帝元颢兵败逃亡,逃到临颍,被县卒江丰斩杀。



    中军大都督兼领军大将军杨津率军入宿于皇宫,洒扫宫庭院落,封闭朝廷府库,至北邙迎请孝庄帝,痛哭流涕谢罪,孝庄帝安慰犒赏。



    庚午,孝庄帝入居华林园,大赦天下,任命尔朱兆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随同孝庄帝从北方而来将士、随侍皇帝文武百官、以及朝廷中未降元颢者,各加官五级;河北向朝廷报告敌情及河南未降元颢者,加官二级。



    壬申日,又加封大丞相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并增封邑至二十万户。命上党王元天穆为太宰,城阳王元徽为大司马兼太尉,高道穆为御史中尉。



    癸酉日,元颢首级传送洛阳,临淮王元彧复归附孝庄帝,安丰王元延明投奔梁朝。



    乙亥日,北魏孝庄帝在都亭设宴慰劳尔朱荣、上党王元天穆及从北方来洛阳勤王将领,以宫女三百人、绫罗锦缎数万匹,按功劳大小分别给予不同赏赐。凡是受过元颢爵位、奖赏、官职和免除赋役者,对其所得全部追回。



    同年十二月,梁武帝因北伐之功,诏封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



    时有妖僧名强,在淮北自称天子,当地豪强蔡伯龙起兵与之相应,众至三万人,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杨起文弃城而逃,钟离太守单希宝被害。



    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亲临白下城为其饯行。



    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职守如故。



    陈庆之到任,兵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随即减免义阳镇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两年之后,粮食充实。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元年二月,陈庆之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不利而还。



    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七万人入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乘胜进军淮上。梁武帝遣侯退、夏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



    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进号仁威将军。



    同年冬,豫州因秋季无收,大闹饥荒。陈庆之遂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次年春,冬荒即过,以汉族名士李升为首,集八百余名豫州百姓叩阙上疏,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年之后,亦即梁大同五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梁武帝萧衍闻报大哭终日,叹惋旬月不止。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着,政绩斐然,追赠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为武,还诏令义兴郡发五百人为其会丧,使其长子陈昭继承职位。陈庆之一生结果于此交待清楚,复不再言。



    字幕:北魏永安三年,西元五三零年。



    齐州人赵洛周据城叛乱,驱逐刺史萧赞。萧赞者,即当初自南梁逃至北魏之萧综也。



    萧赞当初因未依附其叔父萧宝寅谋反,被北魏朝廷赦免无罪,并于永安元年先后升任司徒、太尉,并娶魏孝庄帝之姐寿阳长公主。随后又担任都督齐、济西、兖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州刺史。



    尔朱世隆闻说萧赞兵败被逐,便欲在洛阳污辱寿阳长公主。公主不从,惨遭杀害。



    萧赞逃于山间,遂向梁武帝上书,请求允许自己回到梁朝。梁武帝让吴淑媛将萧赞幼时所穿衣服送去,表示愿意接纳其回国之请。



    但书信还未传到,陈庆之已失败南归,河南之地复被北魏所有,由此南北道路阻绝。



    萧赞走投无路,于是出家为僧,反向北行,先后逃往长白山、白鹿山。到阳平病殁,终年仅三十岁。



    赵洛周驱逐萧赞同年,八月癸巳日,梁武帝亲临同泰寺,设置四部无遮大会。



    梁武帝脱下御服,换上法衣,行清净大舍,以同泰寺中便省室为居所,室内设素床瓦器,乘小车,升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开讲《涅经》。



    梁朝群臣百官用一亿万钱向佛、法、僧三宝祈求,以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



    百官到同泰寺东门,三次上表请梁武帝回到皇宫,皇帝方许。



    南梁颂佛之声未息,北魏杀伐又起。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渊到蓟州讨伐韩楼,但只付予七百骑兵。



    侯渊于是大张旗鼓,深入韩楼境地,距蓟州一百余里,正遇贼将陈周万余步骑。侯渊从背后伏击,大破陈周,俘获五千余人。之后还其战马兵器,放归蓟州,却率骑兵连夜前进,于天亮之时到达蓟州城下攻打。



    韩楼怀疑被放还降卒欲为内应,于是弃城而逃,被侯渊追擒,幽州平定。



    尔朱荣即命侯渊为平州刺史,镇守范阳。征东将军刘灵助率顿丘流民与侯渊共同消灭韩楼,加封为车骑将军,同时兼任幽、平、营、安四州行台。



    是年步兵校尉宇文泰跟从贺拔岳进关,因功升至征西将军,管理原州事务。



    当时关陇经济凋弊,宇文泰以恩信抚慰万民,百姓皆都感激喜悦。于是宇文泰在关陇收聚民心,大有异志,国中只惧尔朱荣一人而已。



    此时孝庄帝虽受尔朱荣控制,但生性勤于政事,从早到晚不倦,多次亲自察览诉状,审理冤案。并与吏部尚书李神俊商议,将欲整顿官吏。



    尔朱荣补授心腹为曲阳县令,报到吏部,李神俊以官阶相差悬殊为由,另选他人。



    尔朱荣大为恼怒,便派其所补授者前往曲阳县,抢夺县令之职。



    李神俊由此恐惧辞官,尔朱荣便使尚书左仆射尔朱世隆主持吏部,又向孝庄帝启请,欲以北方人为河南各州刺史,孝庄帝不从。



    尔朱荣使太宰元天穆入见,当面请准,孝庄帝仍不应。



    元天穆谏道:天柱将军对国家有大功,身为宰相,即求调换全国官员,恐陛下亦不能违之。况奏数人为河南诸州刺史,陛下何不允耶!



    孝庄帝怒道:天柱将军若不欲为臣,代朕可也。若持臣节,则绝无更换百官之理。



    尔朱荣闻而恼恨道:其天子之位靠谁得之?今羽翼未成,竟不纳我所奏!



    孝庄帝受逼于尔朱荣,唯庆幸寇盗尚未平息,希其与尔朱荣抗衡。待关陇已平,捷报传到朝廷,魏主却并不喜,对尚书令临淮王元彧说道:从今以后,天下便无贼矣。



    元彧见孝庄帝脸色不悦,试探说道:臣恐贼寇平定以后,才使圣上多虑。



    孝庄帝忽醒,急搪塞道:卿言是也,抚慰荒后残民,实不容易。



    尔朱荣见四方平定,向孝庄帝奏道:参军许周劝我进九锡,臣恶其言,已斥黜之。



    如此说法,其实望孝庄帝加其九锡殊礼。孝庄帝大加称赞其忠,终不加九锡之赐。



    尔朱荣好猎,不论寒暑,使军列队四面围狩,令士卒行动一致,遇险不避。如一鹿逃出,必处死数人。若有军士见虎而避,尔朱荣当即斩杀,从此每猎,士卒如同身临战阵。



    若于幽谷遇虎,尔朱荣又命人空手与搏,且不能伤虎,每死数人方能擒之,以此为乐。



    太宰元天穆谏道:大王已建丰功伟业,四海仰德。今四方安定,大王宜修德政,与将士休养生息;春围秋猎,本圣贤所制之规,大王何必盛夏狩猎,以伤自然和谐之气哉?



    尔朱荣掠袖慨然道:胡灵太后身为女主,我奉为天子,乃臣子常节。葛荣奴才之辈,乘时叛乱,我亦如擒逃奴。孤受国家大恩,未能统一海内,何谓功业!今闻朝内官员松懈,故今与卿整顿兵马,猎于嵩山,令彼贪官显贵搏虎。然后出兵鲁阳,扫三荆,擒南蛮,抚北镇,回除汾胡;明年可选精骑,分出江淮。萧衍若降,则封万户侯;若不降,便直渡江淮擒之。然后与卿奉天子巡视四方,此方谓建立功勋也。今不频猎,士卒必怠,岂能再用!



    元天穆再拜称贺道:大王远略,非微臣所能及也。(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华夏真相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