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小姐,不可以 > 【终章】
    第83章 庆元宵人散曲未终

    上元节本就是本朝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又因着今年皇帝女儿过生日,在凤前街办了个千灯宴,更是热闹喧嚣胜过以往。

    宫里的人只远*远瞧了一回,但从初七晚上开始,百姓们就可以自由出入凤前街观灯了,又因为解了宵禁,那街上的花灯就几乎通宵达旦地亮着。

    莺儿之前听韩昭说了凤前街的盛况,心生向往,但那天晚上被吓了一遭后,在李侍郎府里着实安静后怕了几日,老老实实地待着。

    李映真的膝盖尚未彻底痊愈,伤筋动骨一百天,她的膝盖虽然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好点。

    第二天,她就去了一趟宫里,公主瞧她走路并不利索,索性放了她的假,让她彻底养好了膝盖再进宫,不急于这一时。反正前朝后宫这段时日大家都忙糟糟的。

    于是李映真就在府里静养着,难得有了段时间可以安安心心地看看书。韩昭和贺兰君怕她闷着,常到她房里来,几人说说笑笑,日子过的倒快了。

    转眼元宵节就到了,李映真的膝盖也逐渐痊愈,不妨碍走路了,凤前街的热闹也快到尾声,一群人才到凤前街观灯去。

    京城往年的元宵节灯会多是在万佛寺那边举行,今年放在了凤前街,那些小商贩们就全部挪到了这条街上,绵延数十里的街道,两边都商家也趁机亮起了灯,招徕生意。远比公主生日远观的千灯宴更加热闹,多了一丝烟火气。

    来观灯的百姓不少,几人走在人群里,李映真时不时还会跟她们介绍京城这些街铺和往年灯会的趣事儿。公主爱听宫外的事情,她也练就了把平常的故事说的绘声绘色的本领。

    不仅贺兰君,莺儿和晓月这几个初次来京城的江南女孩听的稀奇,连韩昭也听得津津有味,毕竟她也离京八九年了。

    举国各地的花灯汇聚在街道的两边,饶是见多识广的京城人士也看得流连忘返,啧啧称奇。她们一群人顺着人流往前走,见识到了蜿蜒的龙灯,灵活的蝴蝶灯,还有栩栩如生的鱼灯,在不远处,甚至有一个高台上放着一个一人多高的嫦娥灯,嫦娥仙子挥臂摆袖,身上衣裳随风飘飘而动。

    莺儿看呆了,惊叹道:“不愧是京城啊!这个花灯也太好看了吧,她的胳膊竟然能动唉,像真的神仙一样!”

    韩昭轻轻咳了一声,道:“这花灯是我做的。”

    她并无炫耀的意思,只是想纠正一下莺儿的说法,这个花灯在安宁县也能看到。

    贺兰君抬眼向那个花灯望去,李映真看了一阵子,忽然意识到什么,转头问韩昭:“这就是那一盏被烧了的花灯?你又重新做了?”她还记得给韩昭写的传奇传记里中秋节前被烧毁的那个嫦娥花灯。

    韩昭点了点头,笑道:“那会儿也有时间,就想着再试一下,不做出来有些可惜。”

    贺兰君笑道:“这盏花灯也是极好的,若是当时以这盏花灯去参加比赛,定然也是能夺魁的。”

    这话听起来是恭维,但贺兰君知道自己的确只是实话实说。

    现在再回想当初的糟心事,韩昭倒没有多少感慨了,笑笑,道:“兴许吧,只是……”只是,她心里想着,若是这盏花灯好好做了出来,没有后来的那些事,不知会不会和小姐一起在京城的街上看花灯。

    “只是什么?”贺兰君转过脸,追问。

    “没什么,这样就很好。”韩昭脸上挂着笑,冲贺兰君眨眨眼。

    “卖花灯嘞,卖花灯嘞,五十文一盏,猜中灯谜便宜喽。”

    人群中有挑着花灯游走售卖的小贩,见着她们这一群穿绫着缎的人,很有眼色地停了下来,把花灯凑到她们跟前问道:“小姐们买花灯吗?猜个灯谜吧,猜中灯谜更便宜喽。”

    贺兰君和韩昭对视一眼,忽然都轻轻笑起来。

    这个场景好像两人第一次前面时的样子。

    贺兰君想起第一次见到韩昭时,她也是在招呼客人,用一把清亮的好嗓子,编顺口溜招徕顾客。她的灯摊上也有灯谜,那会儿还有一对猜不出来灯谜底小夫妻,急得她都上阵帮忙了。

    贺兰君打趣道:“这莫不是你们卖花灯的共用手段?”韩昭哪里知道京城的小贩也是这些招数,竟全然没有新意,又凑的离贺兰君近些,笑问:“那小姐要猜灯谜吗?”

    那卖货郎眼睛瞅着两人有些意思,忙对韩昭道:“大人,替你家娘子买一个喽,猜下灯谜吧。”

    贺兰君听到这声“娘子”的称呼,脸微微红了起来,只是在灯光下瞧着不甚明显。她又悄悄打量了韩昭一眼,别看这人有时私底下让她招架不住,人前开这种玩笑时,韩昭倒比自己反应还大。

    只是这次,韩昭只微微愣了一下,就从善如流地从卖货郎挑着的花灯上架子上挑了个小兔子花灯,“就这个了。”又问贺兰君:“这个可以吗?”

    那个货郎挑的架子上所有的花灯都只不过是中等水平的花灯,和韩昭做的自然比不了。贺兰君已经有韩昭送的花灯了,对这些也不在意,今日买灯,只胜在一个应景罢了,于是点头笑道:“行。”

    韩昭就从灯上拿下了一个谜,很快解开,最后花了三十文买了一只兔儿灯给贺兰君。

    莺儿在后面看着,“咯咯”笑起来,道:“这好像第一次见到韩昭时候的场景。”

    李映真在旁边听着,倒感了兴趣,问道:“什么场景?也是买花灯吗?”

    莺儿来了兴致,她本就是个热络且话多的人,道:“李小姐,你不知道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啊,韩昭说话可口无遮拦了,我还骂她是个登徒子呢。”

    李映真:“哦?竟有这事儿?”更感兴趣了,“她说了什么呀?”

    “她呀……”莺儿还欲再说,韩昭忙按住她的肩膀,把她转了个身子,提高了声音掩住她的话:“晓月,赶快带她去那边看看,那边有变魔术的!”

    长了一岁,再提往事,她也会感到羞耻的呀!万一再让真姐姐写首诗来调侃她,她现在也是要面子的大人了!

    莺儿看韩昭那样羞,也不再说了,笑嘻嘻地领着晓月,看热闹去了。

    十里长街,夜还很长,热闹还在延续。

    京城百姓们热闹过元宵,京城官场上却风云动荡。

    朝为天子客,暮作阶下囚。温阁老被抄家的事儿震惊朝野,天子发怒,下令彻查。顺藤摸瓜,又扯出不少从前往事。

    京城中一半官员瑟瑟发抖,另一半则忙的不可开交。牢房里塞得满满的犯罪之人,都快住不下。不光刑部,其它几个部门剩下的的官员也忙得要死。

    温弘文是工部尚书,他被抓入牢,工部的重担就暂时交由李侍郎代理。李侍郎天天披星戴月,早起晚归,只过了三日,就接到升职的圣旨,接替温弘文担任工部尚书。这也意味着温家父子彻底没了活路。

    李侍郎升了尚书后,行事作风依旧如常,喜怒不形于色。这天下朝就给李映真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温俭仁已供认其陷害陶御史和裴侍郎之事。皇上下诏,陶御史官复原职,即刻召回京城。裴侍郎罪名平反,追封勇毅侯的爵位。

    李映真喜出望外,这下陶姐姐终于能回来了,她估摸着皇帝的诏令发往宁古塔,路上需要一两个月,等陶姐姐和陶御史动身再到京城,又得一两个月,约莫夏初的时候就能回京城了。

    多年的等待终于有了个好结果,李映真为好友感到欢欣。

    欢喜之余,她又问了个担心的问题:“那温阁老最后会如何定罪?”好让她彻底安个心。

    李尚书沉思了一会,他上朝时瞧着皇帝的意思和这次雷厉风行的手段,皇上定是早有想法,道:“温家父子估计是难逃一死。”

    父亲既然都这么说了,李映真确信这个隐患完全消除了。

    温家父子的案子以雷霆之速被审理完了,不到一个月,温家父子被判斩首,牵连官员几百人,或革职、或降级、或流放,一时间朝廷官职空缺,人手紧缺,皇帝下令,七月开恩科,广纳人才。

    元宵节过后,夜渐短,日渐长,春意起,春天就算正式来临了,从安宁县来的货船也靠了岸。

    贺兰君本打算坐马车回安宁县,这下正好可以坐自家的船回去了,又采买了一些京城特产和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儿,准备带回去孝敬父母,送姐妹们。

    离别之日是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李映真送韩昭送到了码头上。

    “真姐姐,以后我会常来京城看望你的,还有陶姐姐,这次没能等到她,下次来的时候,她就一定在了。”韩昭不舍地拉住李映真的手,许下离别的承诺。

    又道:“等你有空了,到安宁县来做客吧,江南景色有别京城,保你会喜欢的。”

    如果李映真有空,韩昭一定会邀请她一块儿坐船下江南,可是她还得准备七月的恩科考试。

    皇上下令七月开恩科后,公主就向皇上提议,既然现在如此缺人手,不如也招些女子为官,前朝也不是没有先例的。不知皇上什么考量,最后真准了,今年恩科男女同考。

    李映真拉着韩昭的手,满心也是舍不得,又看了眼她身后不远,在等着她的贺兰君,知道那才是她要回的家,又为她感到高兴,只叮嘱道:“往后,常写信来。”

    韩昭重重地点点头。尔后,转身走向码头。

    煦煦春光映着河面波光粼粼,微风轻轻吹动贺兰君的裙摆,她站在岸边,噙着浅浅的笑,等着走过来的韩昭,牵起她的手,一起上了回家的船。

    风正起,帆正扬,船只离了岸,驶向幸福的彼岸-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