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 > 第179章 弄巧成拙
    暖阳下,新建成的渠段上,一群农民正在查看水流情况。



    这是第一次试通水,大家都很关心效果。



    "来了来了!"有人喊道。



    只见清澈的渠水缓缓流来,沿着新建的水渠,向着农田蜿蜒而去。



    "水流得正好!"老农王伯兴奋地说,



    "不急不缓,正适合灌溉。看来明年的春耕有戏啊!"



    郑国和郑小五正好来到此处巡查。



    看到农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父子俩都很欣慰。



    "这段渠道的坡度设计得不错。"郑小五说,



    "既保证了水流速度,又不会造成冲刷。"



    "是啊。"郑国点头,"多亏了工匠们的经验。他们对地形最熟悉,知道该怎么设计。"



    正说话间,几个农民围了过来。



    "郑大人,您看这水能灌溉多少亩地?"



    郑国掏出计算工具:"按照目前的水量,至少能灌溉千亩。等全线贯通后,可以达到两万亩。"



    "太好了!"农民们欢呼起来,



    "这么多年的旱地,终于能变成水田了!"



    秦天也来到了现场。



    看到百姓们如此高兴,他的心情也很愉悦。



    "陛下,"一个老农激动地说,



    "我种了一辈子地,头一次看到这么好的水利工程。有了这水渠,明年的收成肯定能翻番!"



    "不只是收成的问题。"秦天说,



    "有了稳定的水源,你们可以种更多样的农作物,还能发展副业。"



    郑国在一旁听着,不禁感慨。



    这哪里只是一条水渠,分明是打开了百姓致富的大门。



    下午,秦天特意去看了看沿渠新建的村落。



    短短几个月,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建的房屋整齐划一,每家都有小院子。



    院子里种着蔬菜,有的还养了鸡鸭。



    街道宽敞整洁,还特意预留了市集的空地。



    "这些都是百姓们自己规划的。"郑国介绍说,



    "他们知道有了水源,这里很快就会繁华起来。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好啊!"秦天欣慰地说,"这说明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在院子里忙活。



    看到秦天,连忙请他进屋喝茶。



    "陛下,快尝尝这茶。"主人兴奋地说,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以前没水,种不了这些。现在好了,明年我打算多种些。"



    秦天喝了一口,赞道:"不错!看来这水渠不仅带来了水,还带来了商机。"



    "是啊。"主人说,"现在大家都在琢磨着要种什么、养什么。村里还组织了互助会,大家一起讨论致富的门路。"



    傍晚,秦天又去看了工匠学堂。



    学堂里不仅教授水利技术,还开设了农业知识课程。



    让参与工程的百姓们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这些知识很实用。"一个学员说,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懂得了原理,能种得更好。"



    夜幕降临时,村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



    街头巷尾传来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陛下,"郑国感慨道,



    "在下现在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您如此重视这个工程。这哪里是一条水渠,分明是一条致富之路啊!"



    "不止如此。"秦天说,



    "你看这些村落,这些笑脸,这才是国家最大的财富。只有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郑国望着眼前繁忙的工地,内心五味杂陈。



    当初受韩王之命来到秦国,本想设计一个劳民伤财的计划,让秦国在这项工程中耗尽国力。



    但秦天的远见和魄力,不仅化解了这个险局,反而将其转化为造福百姓的伟大工程。



    短短数月,沿途村落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



    韩国朝堂上一片哗然。



    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秦国的水渠工程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进展神速,即将完工。



    "这怎么可能?"韩王难以置信,



    "当初郑国的计划是要让秦国耗费国力,现在怎么反倒成了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启禀大王,"一位大臣说道,



    "根据探子回报,不仅工程进展顺利,沿渠的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许多荒地变成了良田,百姓们都说秦王圣明。"



    韩王脸色铁青:"这郑国,究竟在搞什么?"



    "臣听说,"左相张开叹息道,



    "郑国不但举家迁往秦国,还在秦国建立了水利学堂,培养了大批人才。"



    "更可怕的是,"另一位大臣补充道,



    "秦国采用了一种新的治理方式。他们发动百姓参与工程,不仅给予工钱,还教授技术。百姓们都说从未见过如此为民着想的君王。"



    殿中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的问题了。



    "诸位爱卿,"韩王沉声道,"对此有何看法?"



    冯周站了出来:"依臣之见,秦国此举高明之处在于收买民心。他们不是在修一条水渠,是在凝聚民心啊!"



    "正是此理。"张开接话道,



    "听说那些参与工程的百姓,不仅学到了技术,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现在人人都说秦国好。"



    "那我们该当如何应对?"韩王焦急地问。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秦国的这种治国方式,确实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官员提出建议:



    "我们何不派人去秦国考察?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此言有理。"张开说,"与其在这里猜测,不如亲眼看看。"



    于是,韩国打着商贾的幌子前往秦国。



    一个月后,考察团带着详细的报告回来了。



    "大王,"考察团负责人禀报道,



    "秦国的变化远超我们想象。那条水渠不仅工程浩大,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具体说说。"韩王追问。



    "首先是农业生产。有了稳定的水源,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百姓们不仅种粮食,还种起了经济作物。"



    "其次是百姓生活。参与工程的人家都住进了新房子,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他们都学到了技术,有了谋生的本领。"



    "最重要的是民心。"



    喜欢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