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塞音老仙闹大明 > 第213章 大明使团
    这次刘学勤有感于国内治安案件频发,想借着小说将后世的一些断案方法传递出去。



    塞国设置了巡捕局这个副部级单位,全国有两千多名巡捕,可不是像大明的三班衙役,喊几声“威武”就可以。



    给你们发那么高的工资,是要能干活的。



    到塞音十六年年底,塞国公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达到并超过20元/月,相当于年收入达到了240元,这是相当夸张的!



    因为公职人员中,教师和巡捕占比就超过了50%,而总数更是有人的规模。



    每年单工资开支就超过600万元,这还没算名目繁杂的各类补贴。



    即便如此,贪腐现象还是不可避免地滋生了。真正触动刘学勤的,还是刘家堡的老人,竟然有能量把手伸到法院系统,能够毁掉证据。



    要知道那一百来户人,大多并无爵位。就算有子女为官,可家长、亲戚做的事,子女未必知情啊。



    说到底,那些人借的还是刘学勤的势。他能怎么办?总不能将来挨家挨户灭人满门去吧?



    整肃吏治,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了。刘学勤做事,习惯舆论先行。



    这本小说【神探狄仁杰】里头会透露一个信号,那就是国王和勋贵集团要进行切割,每个人的权利自有其限度,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



    如果你看不懂,那也没关系,刀架到脖子上时,自然就懂了。



    这套书一共分为五卷,每卷约二十多万字。卖点就在于故事紧凑,写作手法新颖,完全刷新了当时人们对公案类小说的认知。



    龙门书局的主编余象斗一咬牙,第一册就印了三十万册。



    虽说这些年刘学勤一直在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可这事哪有那么快?直到现在,塞国的识字人口还不到百万呢。



    大明就更不用说了,人家这些年也很重视教育,甚至学习塞国,搞了些扫盲班,但和塞国的教育投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识字率依然低的惊人。



    所以一本小说卖到三十万册,几乎是市场的极限了。但余象斗还是低估了丁春秋的影响力,三十万册很快就卖到脱销,又不得不加印了十万册,才算是告一段落。



    如今龙门书局已经鸟枪换炮,印刷车间全都是流水线操作,有蒸汽机房输出动力,带动数百台印刷机同时运转。



    工人除了送纸、换油墨,也就偶尔解决下卡纸的问题。印刷效率高的吓人,再不像以前,几万册书就要印刷数月。



    朱棣父子在南京也看到了这本书。



    朱棣挺高兴的,因为他打算明年(永乐六年)开春北巡北京行在,为下一步的北征蒙古做准备。



    刘学勤写突厥使团的事,应该是在跟朕喊话呢,当初可是说好了塞国出兵策应的。



    其实他们出不出兵没所谓,支援些枪支弹药最好。等朕打下蒙古人的地盘,可以邀请塞国人共同开发嘛。



    得,他是这么个阅读理解。



    而且朱棣办事很有效率,组织了个使团,直接跑到塞国来考察了,连声招呼都没打。



    你以为朱老四粗疏,其实人家精着呢,一有机会,就试探塞国的底线。



    年底是塞国最忙的时候,各部门都忙着写总结,做预算,准备合议会的各种提案。还有各种团拜活动,都是免不了的。



    但大明使团偏偏这个时候来,根本是打算在塞国过年了。



    这次还是杨士奇担任使团团长,这还是自从被老仙卖给大明后,他第一次回来。重新踏上重庆的码头,杨士奇心酸的都快哭了。



    “这踏马发展的真好啊!”



    想想自己在塞国任首辅时的风光,和在大明受的各种夹板气,真有种说不出来的委屈。



    最令杨士奇意外的,是在迎接队伍里,看到了刘学勤。



    “上师!”



    他扑上前跪倒,嘴皮哆嗦,以至于说不出话。



    刘学勤一向深居简出,能来亲自接待,那是给了自己天大面子。



    其实刘学勤也有些不好意思,把杨士奇推给大明,他的理由始终不那么充分,还是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好,好,回来就好。”



    想起当年杨寓可是在自己危难之时投奔的,创下这么大的事业,眼前之人的功劳不小。



    把杨士奇从地上拉起来,刘学勤与他共乘马车,以示尊崇。



    “我这次来,是跟您打秋风来了。”



    杨士奇很快调整过来,开玩笑说道。



    其实朱老四就是这意思,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谁叫你家有钱呢。



    “好说,你好不容易来一趟,我也不能让你空着手回去啊。”



    刘学勤的话很贴心,令杨士奇感到一股温暖。他在大明的地位看似不错,但人家还是挺猜忌他的,充其量是个咨政的角色。



    “那边开展工作不容易吧?”



    “难,太难了。根本不是一种理念,我刚去的时候不熟悉情况,那边的大臣动不动就对我喊打喊杀,可把我给吓坏了。”



    杨士奇眼中满是哀怨之色,把刘学勤逗的哈哈大笑,不过他也没再说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不是那种胡乱杀人的主儿,你杨士奇要是连他都糊弄不过去,那也不配为一代名臣了。



    至于解缙,自有其去死之道。他就是那种极聪明又情商极低的典范,换个刻薄些的皇帝,他都很难活过三集的那种。



    这次大明使团主要是来考察塞国的先进经验,应杨士奇的要求,使团参观了塞音银行,印钞厂,金县兵工厂,金岷铁路,精工齿轮,丽洁日化,蜀道山投资公司,友邦保险等十多家企业和机构。



    很多机密要地,也是卖了杨士奇的面子才给开放的。



    当然,这些技术你看一两眼也偷不走,人家塞方还是很有自信的。



    “我观贵国之工业格局,则行云流水,如臂使指。近年来,我大明亦有创办诸多工矿实业,然大都举步维艰,于税收增长无益。唯独一些官办公司,因有能人操持,业绩尚在意料之内。”



    参观完毕,明塞双方又举行了恳谈会。初次来塞国的杨荣率先发问,大明如今朝野上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学为体,塞学为用”,用的其实不好,却被这些年暴增的财政收入掩盖了。



    洪武年间,每年征粮约3000万石,当时粮价很低,折银约0.25两/石,那么岁收只有区区750万两白银。



    不过大明初期,由于白银缺乏,并没有形成以白银为主的流通货币。



    但由于刘学勤的作用,自洪武朝后期就有黄金、白银持续流入大明。加之塞国的工业化进程,盘活了两国民间窖藏的大量金银,导致白银已经提前成为支付货币。



    而这,也造成了白银通货膨胀,从大明的粮价已经涨到0.5两/石便能看出这一点。



    至永乐五年,大明征粮已经达到3500万石,市舶司及户部征收的金花银已经超过1500万两,还有劳务输出带来的1000万两,总收入折银已经达到4250万两。



    还有塞国提供每年1000万的贷款。



    如此巨大的财政收入如今成了永乐君臣歌功颂德的基础,加之郑和下西洋带来一拨拨番邦来朝,那光景感觉真的就是远迈汉唐。



    要是没有塞国这个参照物的话,可能真是那么回事。但跟塞国一比,大明马上发现自己啥都不是。



    最讨厌还是塞国人没个把门的,啥事都往报纸上发。每年的财政收入,各种预算,塞音时报都会及时公布。



    难怪朱棣每回从塞国拿钱,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谁叫你家那么有钱呢!



    “杨大人的问题,我也没办法解决。我国之制度,几乎全然围绕工业化而重建,是一整套体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有一个论点: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请诸公慎思之。”



    进行答疑的还是刘学勤,他这论点一出,举座皆惊。



    自秦朝统一六合,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凡一千六百年间,历朝皇帝莫不是在前朝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士大夫们则传承了孔子的那套管家学说,一直闭其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北方的胡人来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沉沦,再把他们拉进农耕文明的花花世界,等他们腐蚀堕落了,大家就成了一家人。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迅速崛起的金朝。如今女真部落还在,但那个从白山黑水间走出,数年连灭辽、宋两大王朝的金国,如今安在?



    还不是如冰山一般融化?流入汉人的血脉之中。



    可如今工业化取代农业文明似乎已经成为趋势,那么,以往那套是否还能维持?



    “我国之策,在于将饼做大;而贵国之策,在于怎么将饼保住。在我看来,是因为你们遵从的名教没有能力揭示更深层次的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切关于生产的秘密,早就蕴含在自然规律里面。比如我搞的那个化肥厂,简单一种钾肥,就能将亩产提高三成。这回你们来的时节不对,下回可以夏天来,看看我们的农场,只是推广了玉米与小麦轮种,便可将亩产提高两成。可见土地里还有无穷的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和揭示。”



    韩硼是那种技术直男,他一发言就人家儒教不行,引得自己这边桌子响起一阵咳嗽,但他还是坚持说完了。



    其实大明各官也在权衡儒学与塞学,有些改革派也老早就提出过,是不是可以在大明建塞学学校?



    但这么件事情就很难办,许多老儒可还记得,当年杨壁一个毛头小子,将一众宿儒辩的哑口无言。



    多少老祖宗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的局面,谁敢引狼入室,那就是奸贼,罪不容诛!



    杨荣等人也是老脸微红,工部尚书宋礼替夏元吉(户部尚书,这回没来)问道:“我国最重视修路和银行,前者有贵国襄助,进展尚算顺利。可是后者,我们甚至都推行了与贵国一样的利率,可惜始终没有起色,不知上师可否为我等解惑?”



    “这个问题很好!”



    刘学勤向宋礼赞赏地点点头,接着道:“恕我直言,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其实不知道货币为何物?”



    此言落下,明塞两方所有人都不约而同低下头,拿起笔在小本本上记录起来。



    见此情况,刘学勤心中叹口气:“罢了,就当免费给你们上堂课好了。”



    喜欢塞音老仙闹大明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塞音老仙闹大明(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