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1856—1875),即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咸丰帝与慈禧太后子。即位时年仅六岁,由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实由慈禧太后掌权。同治十二年亲政,无所作为,却以颐养太后为名,下谕兴修颐和园。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病死,享年十九岁。庙号穆宗。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醇亲王奕□子。同治帝死时无子,由慈禧太后做主,将他过继给咸丰帝入继大统。即位时年仅五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二年选入宫中,封兰贵人。咸丰五年得怀龙珠,次年即得一子名载淳,得封懿妃,次年进懿贵妃。四年后,咸丰帝病死于热河行宫,六岁的载淳即皇帝位,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同时被尊为皇太后。
奕(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封恭亲王,咸丰三年
奕□(1840—1891),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元年封醇郡王,咸丰九年受命
奕劻(1838—1918),爱新觉罗氏,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孙。光绪十年任总理衙门大臣,并封庆郡王,光绪二十年进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往西安,他留京同李鸿章与各国议和,次年签订《辛丑条约》。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刑、工等部侍郎。咸丰二年丁母忧回籍,奉命帮办团练,后练成湘军。咸丰十年,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同治元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同治六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十一年三月,病死南京两江总督任所,谥号文正。
曾国荃(1824—1890),曾国藩九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身。咸丰六年随曾国藩作战,自带一军称吉字营。积功累官知府、道员、按察使。同治元年授浙江按察使,迁江苏布政使。同治二年,擢浙江巡抚。同治三年,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旋以病开缺回籍。光绪七年,升陕甘总督,次年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署礼部尚书,调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榜出身。曾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后以四品京堂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咸丰十年,奉曾国藩命编练楚军,赴江西、浙江前线与太平军作战,次年任浙江巡抚。同治二年,迁闽浙总督。任内与沈葆桢
李瀚章(1821—1899),安徽合肥人,字筱荃,李鸿章之兄,两榜出身。历任湖南永定、益阳、善化知县,入曾国藩幕。累官江西吉南赣宁道、广东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养知先生。早年游学岳簏书院,与曾国藩、刘容相交往。道光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丁父母忧回籍。咸丰二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国藩注重湘军水师,实由郭
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南屏镇人,字达萌,号纯甫,早年赴美,入麻省孟松学校。道光三十年考入耶鲁大学,旋入美国籍,毕业后回国。先
薛福成(1838—1894),江苏无锡人,字叔耘,号庸庵。同治六年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办外交。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道台,
李鸿藻(1820—1897),直隶高阳人。咸丰进士,拜当朝大学士、理学大师倭仁为师,专修理学。曾任翰林院编修、修撰,太常寺汉寺丞等。咸丰十年,李鸿藻被特诏为皇太子载淳(同治皇帝)的师傅。同治三年授侍讲学士仍兼上书房师傅。官至礼部、吏部尚书。
徐桐(1819—1900),汉军正蓝旗人。道光进士。咸丰十年为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编纂《文宗实录》。同治初,为同治帝师傅。累官太常寺卿、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光绪四年起,先后任礼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素负理学名,极端守旧,嫉恶外国事务,门人谈西学者,即不许入见。戊戌政变后,力攻新党,因而得慈禧太后信任。光绪二十六年初,竭力支持慈禧太后废光绪帝,立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和崇绮同被命为溥儁的师傅。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自缢而亡。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刑、工、户部尚书。光绪皇帝师傅。光绪皇帝“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为慈禧太后所忌恨。后被开缺回籍。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子,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父忧服除,袭侯爵,次年出任驻英、法两国公使。光绪五年,兼驻俄公使,奉旨与俄改约成功,与俄签订《中俄伊犁改订条约》。光绪十一年任满回国,帮办海军事务,旋为兵部左侍郎,命
刘锡鸿(?—1891),广东番禺人,字云生。初以五品员外郎衔为烟台口岸委员,极端反对洋务与新生事物。光绪二年随郭嵩焘出洋,为驻英副公使,每事必与郭嵩焘掣肘。回国后依然故我,坚持顽固立场,反对一切兴革措施。光绪六年,因参李鸿章被革职。
丁日昌(1823—1882),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作雨生,贡生出身。咸丰九年任万安知县,旋入曾国藩幕。同治二年被李鸿章从广东调至上海专办军事工业。介绍容闳赴美购买机器,参与筹设机器局。同治四年授苏松太道,协助曾国藩与李鸿章办理洋务,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旋升两淮盐运使。累官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等。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同治九年,经杨宗濂推荐,入李鸿章幕,以行营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深得李鸿章信任。累官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天津海关道等。积极协助李鸿章办洋务,是比较有名的官商。宣统二年底,授邮传部尚书。武昌起义爆
马建忠(1844—1900),江苏丹徒人。光绪二年被李鸿章派赴法国学习西学。郭嵩焘使西后,经李鸿章举荐,马建忠兼驻法公使郭嵩焘的法文翻译。学成归国后,为李鸿章办洋务、外交等。曾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
黎庶昌(1837—1897),贵州遵义人,禀贡生。初从学于郑珍,后为曾国藩幕僚,与曾纪泽交厚,是著名的曾门四弟子之一。郭嵩焘使西,李鸿章力荐其任参赞官,乃成。光绪十年,以道员身份出任日本公使。
李经方(1855—1934),李鸿章养子。早年曾游历欧洲,光绪十六年至十八年任驻日公使。回国后长期跟随李鸿章任秘书与翻译。
邵友濂(1841—1901),浙江余姚人,原名维埏,字小村,由监生捐资员外郎,后任职工部。同治四年补行乡试举人,同治十三年以御史记名,旋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四年冬,以四品道员随崇厚入俄充头等参赞。崇厚获罪被押解回国,着其暂署公使。回国后先任值总理衙门,旋授苏松太道。累官河南按察使、台湾布政使、湖南巡抚、台湾巡抚。病归。
张树声(1824—1884),安徽合肥人,字振轩,廪生出身,以武功晋职。先随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后归李鸿章调遣,是淮军的主要将领。因功累官道员、按察使。同治九年授山西布政使,旋署理山西巡抚,次年授漕运总督。光绪九年,任两广总督。中法战争爆
张佩纶(1848—1903),直隶丰润人,同治进士。光绪八年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曾针对法国侵略越南和觊觎中国边疆事,上奏章十数篇,主张抗法。与宝廷、吴大澂、陈宝琛等人,号称清流派。中法战争期间被派赴福建,会办海疆事务。法舰队闯入马尾港后,他毫无戒备,致使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被革职充军。
冯子材(1818—1903),广东钦州人,军功出身,积功累官至广西提督。中法战争期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上折举荐,诏授其帮办广西军务,赴前线督军,大败法军。后调任贵州提督。
刘铭传(1836—1896),出身军功,安徽合肥人,是淮军的著名将领,深为李鸿章倚重。积功累官提督,后病归。中法战争期间,诏授其督办台湾军务。法舰十余艘二攻基隆,他不顾当地百姓与部下反对,率军退守台北,致使法军不战而下基隆。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为首任巡抚。后因病开缺回籍,卒于家。
聂士成(1836—1900),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积功累官把总、副将、总兵、提督。中法战争期间,率淮军千余赴台北配合刘铭传助守台湾。光绪二十六年,与八国联军作战,他多处受伤,仍持刀督战,后中炮阵亡。
潘祖荫(1830—1890),江苏吴县人,咸丰进士。累迁侍学士、大理寺少卿。咸丰十年,左宗棠佐幕湖南巡抚骆秉章,遭湖广总督官文参劾,上怒,罪不测。他上折营救,并密荐其能,其中尤以“大清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句被人传颂。左于是狱解并获起用,后得曾国藩荐拔独领一军,曰楚军。他曾先后纠弹钦差大臣胜保、直隶总督文煜等,素以谏言著称。同治四年,恭亲王奕获谴,他上折请持平用中,以免除不良影响,太后于是罢议。光绪元年晋大理寺卿,旋升授礼部右侍郎,数迁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字慰亭,号容庵,袁甲三从孙。光绪八年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光绪十一年被李鸿章保举为三品道员,改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回国授浙江温处道,
刘永福(1837—1917),广西钦州人。咸丰七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同治三年带领二百余人加入吴亚忠部,驻安德,制七星黑旗一面,为所部旗帜,人称黑旗军。中法战争初期,曾连败法军,被越南政府封为三宣副提督。中法战争结束后率部入关,任广东南澳镇总兵。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调其帮办台湾防务。
崇厚(1826—1893),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字地山,一榜出身。咸丰十年底,任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后创设北洋机器局,曾
士迪佛立(staveley, c.w.1817—1896),英国陆路军官。曾
巴夏礼(parkes, h.s.1828—1885),英国外交官,英格兰斯塔福德郡人。1841年来中国,先
华尔(ward, f.t.1831—1862),美国人,曾
白齐文(burgevine, h.a.1836—1865),美国军人。曾参与克里米亚战争,历游美国西部及澳洲、印度,后到上海,先任洋枪队副领队,后出任领队。因索饷被李鸿章革职,旋往北京要求复职,获得英美等国驻华公使的支持,因李鸿章反对未能如愿。后投太平天国,复叛常胜军统带戈登。1865年拟经上海二次投太平天国,被清军逮捕,
赫德(hart, r.1835—1911),英国人。咸丰四年到香港,
茹费理(ferry, j.1832—1893),光绪六年至七年,任法国总理,强行建立法国对突尼斯的保护权。越二年,再任总理,积极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扩张,坚决武装侵略。光绪十一年三月,法军
孤拔(courbet, a.a.p.1827—1885),法军海军将领。光绪九年五月,法军侵越将领李维业
金登干(campbell, j.d.1833—1907),英国苏格兰人。同治二年来中国,
威妥玛(wade, t.f.1818—1895),英国外交官。曾
戈登(gordon, c.g.1833—1885),英国军官和殖民地行政官。英国军官学校毕业后,任职于英军工兵队。咸丰四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后任国境划定委员会委员。咸丰九年,升陆军上尉,次年九月,被派到中国,任英国侵略军工兵队指挥官。十月,参与进攻北京和抢掠焚毁圆明园,旋回驻天津。同治二年三月,